访谈

当前位置/ 首页/ 养老事业/访谈/ 正文

北京:您关心的养老问题,市民政局“一把手”一一回应

7月23日晚,北京市委社会工委书记、市民政局局长李万钧作客“市民对话一把手·提案办理面对面”全媒体直播访谈节目,与政协委员和网络大V共同就“加大养老服务供给提升社区养老服务质量”话题进行沟通和探讨。   李万钧说,当前北京养老形势十分严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老年人口规模越来越大。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看,北京市常住人口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430万,65岁及以上老年人291万。目前,北京老年人正在以“一天500人、一年15万”的速度增长。   二是老龄化速度明显加快。北京户籍老年人占户籍总人口比例从2015年的23.4%上升到2019年的26.3%,用不了几年就将达到1/3,当前北京市核心区的很多街道已经超过30%。   三是老年人口结构变化较大。随着医疗技术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升,高龄、独居老年人越来越多。   “老有所养”问题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热点问题之一,必须积极构建较为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   关注一:靠谁养老   Q有的学者说养老得靠市场,有的老百姓说养老得靠政府,还有的专家说养老得靠社会,那么养老到底靠谁呢?   A养老是一个社会问题,“老有所养”是政府对老百姓做出的庄严承诺,但政府也是“有限政府”,不足以满足430万老年人的养老需求。要实现“老有所养”的目标,政府、市场、社会、家庭“四驾马车”要一起使劲,充分发挥好各自的职责,既不能越位,也不能缺位。靠谁养老,简单的说就是16个字——“政府兜底、市场主体、社会参与、家庭基础”。   Q政府、市场、社会、家庭四方在“老有所养”方面到底承担着什么功能,发挥着什么作用?   A政府主要承担着兜底线、保基本的职责,重点保障基本养老服务对象的基本养老服务需求得到满足。市场的作用是提供养老服务和产品,满足老年人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需求。社会是政府和市场的必要补充,是养老服务的重要参与者,起到“拾遗补缺”的作用,比如,我们现在有大量的志愿服务组织、慈善机构、各类社会组织参与到养老服务中来。家庭是养老服务体系的基础和立足点。敬老孝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赡养老人是子女的责任和义务,家庭要给予老人更多的精神关怀。   Q市场在促进养老服务健康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些年,北京市在发挥市场机制推动养老产业发展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   A一是市场化。按照“凡是能市场化的全部交给市场调节、凡是能公建民营的全部公建民营”的思路,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截至目前,全市70%以上养老机构由社会资本建设运营,有效提升了养老服务机构的使用效能。二是平等化。现在,只要是从事养老服务业,不管是注册为公司和企业,还是注册为社会服务机构,都可以享受政府补贴。三是降门槛。由“设立许可”改为“登记备案”,养老机构登记备案后马上可以开展养老服务。对开展连锁经营的工商登记企业,开辟绿色通道集中办理登记注册;对社会服务机构,准许设立多个不具备法人资格的服务网点。四是抓创新。试点建设集中式居家养老社区,这种模式主要是“居室按份共有出售、公共服务空间持有经营、限龄人群居住”,让老年人享有产权,每个月花少量的管理费用就能享受养老、医疗、护理甚至临终关怀等全周期服务,同时也缓解了运营商建设养老设施的资本回流难题,解决“企业投不起、老人住不起”问题。   Q政府基本养老服务对象包括哪些人群?这部分群体的老年人可以享受哪些养老服务?   A基本养老服务对象是政府重点保障的人群,主要包括三类老年人,即城乡特困老年人、低保或低收入家庭失能失智高龄老年人、普通家庭中失能失智重度残疾和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目前全市在册的基本养老服务对象大约有30.51万人。政府对于这些老年人给予“兜底保障”,一方面是给补贴,建立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体系和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津贴制度,为困难老年人发放养老服务补贴每人每月100到300元,为重度失能或持相应残疾证的老年人发放护理补贴每人每月200到600元,为高龄老年人发放津贴每人每月100到800元。2020年,市区财政共投入“三项补贴”资金21亿元,惠及全市70多万老年人。另一方面是给服务,由政府无偿或低偿的为基本养老服务对象提供一些基本的托养和照护服务,主要由街道的养老照料中心和社区养老服务驿站来承担。   Q政府基本养老服务对象如果想入住养老机构,有哪些保障政策?是想住就能住得进去吗?   A目前全市困难家庭失能失智老年人大约3万多人,普通家庭失能失智老年人大约16万人。为确保政府基本养老服务对象“住得起”养老机构,北京市政府出台了困境家庭服务对象入住养老机构补助政策:城乡特困服务对象在给予城乡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经费基础上,按照每人每月2000元予以补助;低保家庭服务对象按照每人每月3600元予以补助;低收入家庭和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服务对象按照每人每月2800元予以补助;其他重度残疾人将按照每人每月1200元予以补助。同时我们也要确保这部分群体老年人能“住得上”养老机构,要求全市所有公办公营的养老机构主要职能就是供养政府基本养老服务对象,并且要求所有公办民营养老机构都要拿出不少于20%的床位来接收这部分老年群体。   关注二:到哪养老   Q北京“9064”的养老服务模式具体指的是什么?   A“9064”实际上是比较形象客观地反映了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也就是说,90%的老年人居家养老,在社会化服务协助下,通过家庭照顾养老,这类老年人主要是活力老年人,还处于“享老”阶段,可自由选择养老地点和方式;6%的老年人依托社区养老,依托街乡镇养老照料中心和社区养老服务驿站,通过购买社区照顾服务养老,这类老年人还没有到必须去养老院养老的程度;4%的老年人依托机构养老,通过入住养老机构,或者养老家庭照护床位,实现集中的、专业的照护服务,这类老年人失能或半失能的情况较多。   Q6%的老年人依托社区养老,今年,在社区养老驿站建设上有哪些举措?   A北京市社区养老驿站发展速度非常快,目前已经建成并运营的养老驿站有1100家,累计为900多万人次提供服务,受到老年人的普遍欢迎。市政府已连续几年都把养老驿站建设作为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支持。养老驿站建设运营项目已经开展三年了,目前正在总结经验、梳理问题、调整完善政策,主要举措有三个方面:一是强化公益属性,让驿站成为基本养老服务对象的承接方,发挥“保基本”的主力军作用,让驿站回归公益属性,成为老年人的养老顾问和养老管家,主动发现归集老年人的需求和诉求,有效连接政府政策和市场服务。二是制定“三个清单”,第一个是基本养老服务清单,为基本服务对象提供巡视探访、养老顾问等基本养老服务,由政府付费;第二个是普惠型服务清单,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洁、助医等服务,驿站可低偿收费,老年人仅需支付部分费用;第三个是市场服务清单,只要是为老年人服务,且不违反驿站管理负面清单,都可以开展,按市场定价收费。三是服务更加精准,根据基本养老服务对象名单,让驿站和每一位基本养老服务对象接上线。明确驿站的服务片区,及时掌握责任片区内的基本养老服务对象底数。以《服务承诺书》等形式将“三个清单”发放到每个基本养老服务对象家庭,主动送上联系电话,形成一个“闭环”,确保责任片区内每位基本养老服务对象有人管、服务需求能快速响应。   Q4%的老年人是如何依托机构实现集中养老?   A这4%的老年人主要是中、重度失能失智老年人,他们依托机构养老,对床位有根本性需求,重点围绕老年人的周边、身边、床边,建好“三张床”,即养老机构的集中照护床位、养老驿站的短期托养床位和养老家庭照护床位。目前,全市有养老床位12.8万张,其中包括567家养老机构运营的11.2万张床位、1100家养老驿站里的1.3万张短期托养床位以及3500张养老家庭照护床位,来保障这部分群体的老年人都能够享受到专业的照护服务。   Q今年,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有一项是“建设2000张养老家庭照护床位”,目前进展如何?养老家庭照护床位与养老机构及驿站的床位有什么不同?   A养老家庭照护床位,就是依托就近的养老服务机构,通过对老年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信息化管理、专业化服务等方式,将养老机构的床位搬到老年人家中,将专业的照护服务送到老年人的床边的服务模式。养老家庭照护床位的特点和好处:一是床位建在重度失能的老年人家里,使他们在熟悉的环境里能够享受专业养老服务机构提供的上门服务。二是帮助家庭照料者“搭把手”,缓解“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困境。三是通过专业养老机构的“手把手”教学,提升家庭成员的照护能力,充分发挥家庭养老的基础性作用。目前建设2000张养老家庭照护床位的任务进展顺利,各区都在细化建设流程,稳步推进床位建设,年底前完成市政府办实事项目没有问题。   Q北京周边有很多服务质量和硬件条件好、价格又便宜的养老院,如果北京老年人选择到北京周边养老院养老,有哪些优惠政策和支持保障?   A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北京市与河北、天津、内蒙等地都有合作协议,为北京老年人到北京周边养老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支持。按照“政策跟着老人走”的思路,所有北京支持老年人养老的政策,到北京周边养老也同样可以享受,目的是为北京老年人养老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选择。一是建立京津冀蒙养老机构等级评定、诚信评价、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等标准,同步加强养老服务质量协同监管。二是依托专业养老服务培训资源,为廊坊北三县、天津武清等地区开展养老服务人才培训项目。三是在综合考虑津冀蒙地区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医养结合、运营管理等情况基础上,向社会公布了50家京津冀蒙区域异地养老机构名单,加强区域优质养老机构宣传推介,为老年人跨区域异地养老提供可靠参照。   关注三:如何获得高质量的养老服务   Q机构养老的核心是服务质量,现在的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有哪些提升?   A养老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是养老机构的生命线。经过近几年养老机构质量建设,全市养老机构质量有了明显提升,四年前全市三星级以上的养老机构仅15家,现在已达98家;四年前全市具备医养结合条件的养老机构仅377家,现在已达567家,这些数据都表明全市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在不断提升。   Q养老护理员队伍直接决定着养老服务的水平,目前我市养老护理员队伍现状如何?   A目前,全市养老机构内养老护理员约1.2万名。养老护理人员招聘困难、流动性大,是全国养老行业发展面临的普遍问题。北京市采取一系列措施,增强职业吸引力。一是提高薪酬待遇,在全国率先将岗位补贴与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挂钩,对在养老机构专职从事养老护理服务,按照职业技能等级不同分别给予每人每月500元-1500元的岗位奖励津贴;设立毕业生入职奖励,对专职从事养老服务工作的毕业生按照学历分别给予6万元、5万元、4万元的入职奖励。二是提升职业技能,开展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每年培训养老护理员1万名,按照每人1500元标准给予培训机构培训补贴。三是增强社会认可度,开展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对于荣获全市选拔赛一等奖的选手,授予“北京市技术能手”称号,进一步提升养老护理员队伍的社会认可度。   Q今年,北京市在解决老年人吃饭不便、价格较高等助餐问题上有什么新举措?   A吃饭的问题一直是老百姓非常关注的问题。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吃到“暖心饭”,是民政部门一直努力的方向。解决老年人助餐问题,也列为今年市委市政府“接诉即办”“每月一题”。去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对老年餐桌影响比较大,很多难以正常运营。政府也正在积极想办法,鼓励支持这些已经关闭的老年餐桌重新开放。在社会物价水涨船高、人力成本逐年提升的情况下,老年餐桌很难满足老年人“物美价廉”的心理预期。老年餐桌具有明显的社会公益属性,完全依靠市场,脱离政府支持,难以持续。今年,北京市重点做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明确重点保障人群。养老助餐服务重点保障需求比较强烈的高龄、独居、失能失智、经济困难等基本养老服务对象,同时兼顾满足社会老年人的就餐便利性、丰富性。二是规范点位。今年将规范发展1000个助餐点,覆盖2000个社区。同时,全面放开养老助餐服务市场,不管什么类型的社会餐饮企业,只要有意愿从事助餐服务,都可以申请为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务。三是给予补贴。根据财政承受能力,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给予基本养老服务对象每人每天一定额度的就餐补贴,在老年人付费时自动扣减。同时,为扶持养老助餐点的发展,只要助餐点为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务,政府将按实际助餐人数给予一定的运营补贴。   Q社区养老驿站在提高医养结合能力,帮助老年人解决助医问题上有哪些举措?   A助医问题同样是养老高度关注的问题,这方面我们采取的主要措施有:一是依托驿站开展健康服务。将助医服务纳入驿站的基础服务功能。全市绝大多数驿站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建立了衔接机制,在挂号、就诊、取药、综合诊疗、转诊等方面,为老年人就医提供便利。二是加大扶持力度。将驿站、护理站相关服务项目纳入服务流量补贴范围,按照不低于服务总收入50%的比例予以资助。支持金牌护士通过“互联网+护理服务”方式为驿站提供服务。三是在养老家庭照护床位功能里加载医疗服务。将享受家庭照护床位老年人纳入家庭医生签约范围,提供免费建立健康档案、免费体检、预约转诊、开具长处方等服务;符合家庭病床条件的,还可申请开设家庭病床,发生的医疗服务费用纳入医保实时结算。

我要评论



微信订阅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通讯录”,点击右上角的 “添加” 搜号码 andk_in 或查找公众号 安妮导刊 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