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养老战略/养老视点/养老资讯/ 正文

打造“适老化”就业环境让“银龄族”再放异彩

近期,前程无忧发布《2022老龄群体退休再就业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68%的老龄群体在退休后有强烈的就业意愿。其中,46.7%老年人重返就业市场为寻求个人和社会价值。19%求职者希望发挥一技之长,继续追求职业发展。(11月22日《光明日报》)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步伐加快,时下,退休后需要什么样的生活愈发成为社会关切和现实课题。据有关数据显示,当前我国60-69岁低龄老年人大约1.4亿,预计2030年将增至2亿多人。他们当中大多数身体状况尚佳,发挥余热的潜力很大。  实事求是地说,无论从什么角度看,“银龄族”作为一个特殊群体,都是促进社会发展的一笔可贵的人力人才资源。在他们身上,经过几十年职业的沉淀,不仅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其中的一些人群如医生、教师等等,对于弥补社会某些方面的供给侧不足、弥合人才流动失衡都具有重要意义。因而,开发“老年红利”的呼声也逐渐兴起。  然而,随着老年人再就业群体的增多,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比如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中规定“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合同终止”,很大程度上,就让再就业的老年人与用人单位之间难以被认定为劳动关系,而只能是劳务关系。同时,在老年人工伤认定与赔偿上,各方权责也不够清晰。因而,如何保障再就业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如何为之营造更为良好的社会就业环境,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这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群策群力,齐心打造适合“银龄族”的友好环境。  首先,多一些适老的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在加强老年人劳动保障方面,要多一些主动作为。不妨提倡双方签订规范的劳务合同,明确约定工作内容、劳动报酬、医疗补偿等。唯有通过不断完善相关制度机制,切实解决好“银龄族”的劳动权益保障问题,同时针对用工单位推出更多聘用老年人的激励政策,“银龄族”就业之路才能越走越宽。  其次,多一些牵线搭桥的适老帮扶。借助互联网平台,通过线上线下双管齐下,多渠道、多形式地为有意愿再就业的老年人“牵线搭桥”,让他们更为便捷、更为丰富地获取就业信息。畅通用工单位与老年人之间沟通的渠道,让供需更快捷地匹配。  最后,多一些适老的舆论引导。社会上下应形成共识,鼓励“银龄族”再就业,并不是“抢”年轻人的饭碗。除了某些专业领域,大多数老年人的再就业岗位都属于弹性较大的服务类型,与年轻人能够形成充分错位交叉。而至于“专家型”老年人才,其涉及岗位的经验要求远超年轻人的普遍水平。双方不是互相挤出,而是相互补充。  综上,身处老龄化社会,对“银龄族”人力资源的再开发既是回应社会变化的务实之举,也是社会进步的一种标志。

我要评论



微信订阅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通讯录”,点击右上角的 “添加” 搜号码 andk_in 或查找公众号 安妮导刊 即可。